1月14日,《中国档案报》头版头条以《兰台记忆展现甲子荣光 肩挑使命打造匠心服务——西南石油大学档案工作侧记》为题,报道了我校在档案“资源、安全、数字化”三大体系建设方面的创新举措,原始档案的抢救和保护,档案资源的数字化开发和利用,档案管理和服务,校史研究与文化建设及校史馆展厅情景,赞扬了我校档案工作近年来在档案资源建设与创新管理的艰辛、服务师生的匠心、档案人的敬业精神、档案馆工作经验、成就和荣誉。全文3000余字,非常鼓舞人心。
据记者王春燕说,《中国档案报》自1995年创刊以来,在头版头条刊发长文报道一所高校的档案工作,还是首次,此前的头版对高校档案工作的报道是一篇600余字消息。(向发全)
附《中国档案报》原文
兰台记忆展现甲子荣光 肩挑使命打造匠心服务
——西南石油大学档案工作侧记
本报记者 王春燕
西南石油大学(以下简称“石大”),原名四川石油学院、西南石油学院,诞生于1958年新中国第一次石油大会战期间,现有南充、成都两个校区。前不久,记者走进石大成都校区,环境优美的校园里处处洋溢着60周年校庆的喜悦,欢庆气氛浓厚。60年来,首任院长留下的“为石油而生,为石油而息”的铿锵誓言一直激励着后人奋力前行;60年来,一代代石大人艰苦奋斗,为建设高水平能源特色大学奋斗不息;60年来,该校秉持“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的精神,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60年的艰苦奋斗、60年的理想追求、60年的显著成就,都在档案中一一体现。
近年来,石大档案馆积极推进档案体系建设,加大档案文化的研究与传播,秉持工匠精神,努力追求“专业到极致”的精益求精,为师生校友提供匠心服务,构建起了与学校“双一流”建设目标定位相符的大档案格局。
资源建设固本强基 安全保障富有成效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近年来,石大档案馆从机制体制入手,进一步加大档案规范化管理力度,在档案资源、安全体系建设方面多措并举,实现固本强基,取得了明显成效。
2011年,石大成立了“档案工作委员会”,校长任主任委员,有关校领导和主要职能部门负责人任委员,建立了专职档案员队伍,形成了以档案馆为中心、覆盖全校的档案工作网络体系。同时,出台修订了《西南石油大学档案管理办法》等10多项规章制度。为加强档案基础业务建设,石大档案馆主动作为,系统整理了学校积压多年的各类档案材料,对历史上形成的但未整理的近2万件材料进行了规范整理、安全入库,并对建校以来的5000余张基建图纸全部进行了著录。“当时,这些材料都是用大麻袋装着,十几个大麻袋堆在那里,积压了很多年,我们经过加班加点把它们全部规范整理出来,内容包括党群、行政、科研、人事档案、研究生学位论文等。”石大档案馆馆长姚明淑告诉记者。
为最大限度减少档案资源流失,石大档案馆对2000年以来未归档的重要文件材料进行追溯归档。在追溯过程中发现,有些部门因档案意识薄弱导致档案丢失,经过清查,几经辗转追收到研究生院30多年来的研究生招生、毕业派遣名册和近万条电子数据,同时组织人力补填了在校本科生的入学登记卡,此后,全校重要档案材料生成部门的归档工作步入规范化、常态化。姚明淑深有感触地说:“这些都是珍贵档案资源啊,不抢救就永远没有了,研究生派遣名册等几乎都追回来了,有的被扔了,我们又把它们当宝贝似的全部捡了回来。”
为了确保档案绝对安全,石大档案馆建立健全了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安全防范体系,严格实施“双查”责任制,严把档案接收关和利用关,对数据库实行每天自动备份加定期异地、异机多套备份相结合,确保档案安全。姚明淑说:“安全是生命线。不论是保管还是利用,我们都非常重视。有的利用者不懂档案法律法规,一来就让我们给他修改成绩单等,对此,我们都坚决拒绝,并告知相关法律法规。为防止造假,我们在提供档案证明时会设置编号、盖骑缝章,必须有经办人签名,确保其真实合法。”
档案利用方便快捷 潜在功能深度激活
为增强服务师生的主动性、便捷性,石大档案馆对20年来高频使用的成绩单、毕业证等全部自主数字化,并实现档案证明一键打印;对6000余张历史照片、600余件建校早期文件材料进行数字化;对干部人事档案的履历表、年度考核表等材料进行全文数字化,形成了40万条数据目录,1万余件数据文档。同时将接收到的各类同步归档的电子文件上传档案管理系统,大量的党群行政以及教学类档案实现了全文检索,大大提高了档案查全率和查准率。石大机电工程学院老师张梁告诉记者:“现在查档很方便,学生成绩、毕业证编号等都能查到,甚至可以立等可取,之前有一个同学在外地,请我帮忙给他查找学籍档案,我就帮他到档案馆查,很快就查到了。”
2017年,石大档案馆开通了“西南石大档案”微信公众号,为师生提供传播档案文化阵地的同时,更提供了一条便捷的查档途径。师生通过扫描微信二维码,就可实现全程在线交互式查档。该校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学生杨暾告诉记者,以前他都是到档案馆查档,自从开通微信查档后,他再也不用来回跑了。“有一次在填新生录取登记卡时需要查档案,我就直接用微信查的,特别方便。你看,输入学号、身份证号码,新生登记卡、高考分数等都可以查到,方便快捷,省时省力。”杨暾一边说着一边为记者演示如何微信查档。说话间,档案馆综合档案室主任蒋萍萍走过来对记者说,利用者先通过微信公众号提交查档申请,她在第一时间收到申请后会按照利用者查档需求速办速回,快的话几分钟就能办理好。办理完毕,她利用电话或微信通知利用者,并把档案证明给利用者发送邮件或邮寄快递。
传承弘扬校史文化 使命担当无愧兰台
石大学档案馆设有综合档案室、人事档案室两个科室,并管理学校校史馆。去年以来,档案馆以迎接60年校庆为契机,筹备改建校史馆,并持续推进校史校志编撰工作,实施“抢救记忆工程”,即对40位专家教授进行实录访谈,请他们从不同角度进行回顾和讲述,构成了石大的集体记忆。日前,石大举行新校史馆开馆仪式暨校史图书《西南石油大学史》《石大记忆:甲子春秋》首发式,“两书一馆”得到了校领导的高度肯定,称其是学校送给石大人最为厚重的校庆礼物,两部书是石大60年传承不辍的文化血脉,一座馆被师生认为是不可或缺的了解校史、传承文化的教育基地。
“云山苍苍,阆水泱泱。千年顺庆,地蕴华章。曩者初继,薪火璀璨。溯追丁酉荷月,川中石油会战打响……”站在石大校史馆门前,记者看到,右边“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10个大字很是醒目,左边刻在大理石上的一篇《西南石油大学赋(校史篇)》作为前言介绍了石大的历史,令人不由地驻足赏读。
走进校史馆,沿着地面上时光轴镌刻的时间节点探寻学校的历史,可以看到首任院长马载于建校初期付出的艰辛,看到学校60年来取得的成就和发生的变化;在特色复原场景板块,充满沧桑的老校门、师生火热劳动的场面让人仿佛回到了那个激情年代;“时空隧道”更是借用声光电技术展示58级首届开学典礼的巨幅照片;交互多媒体系统就更有趣了,登陆系统可查新生入学登记卡、历年毕业生合影和教职工信息,输入教职工有效证件号码,可同时显示出其老中青不同时期的对比照片。校史馆得到了师生校友的一致好评,张梁说:“我参观过几次校史馆觉得特别好,它把学校的发展历史都展现出来。有的部分很有创意,我们还可以互动。”
对于一所大学而言,一个甲子代表了一种时间尺度,更折射出一种精神追求、价值理想和文化涵养;对于石大兰台人而言,兰台记忆可以展现甲子荣光,还可以鼓励自己不忘初心,以“永远在路上”的使命和担当,为师生提供匠心服务,留住一份赤子情怀。石大档案工作历经多年发展,从原来单一的文书档案室发展成门类齐全,资源丰富的综合性档案馆,收获了许多荣誉:曾被授予“四川省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2016年被评为“全省档案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全省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先进单位”;2017年被评为“全省档案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的背后是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有石大兰台人“誓把工作做得极致”的不懈努力。
新时代,石大档案工作将继续助力学校走好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和高水平能源特色大学的新征程;新时代,石大兰台人将继续用匠心书写担当,用奋斗坚守使命,积极做好档案工作,为彰显石大人血脉中特有的情怀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