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您的位置:首页»故事»正文

青春如歌,在教育的田野上奏响希望的旋律
来源:宣传部   作者:罗文双  编辑:罗文双  审核:张敏 终审:杜鹏    日期:2024-05-26  访问:

乡村要振兴,教育必先行。去年9月,学校选派了来自计算机与软件学院、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外国语学院的6名研究生,赴凉山州金阳县金阳中学开展支教帮扶工作,助力当地教育事业;今年3月,学校又选派马克思主义学院2名研究生到西昌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顶岗支教。5月21日—23日,校党委书记张烈辉带队到凉山督导定点帮扶工作,期间专门看望了支教研究生,勉励他们发扬“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的石大精神,克服困难、踏实工作,圆满完成支教帮扶工作。在支教帮扶的生动实践中,研究生支教团的每一位成员,他们用知识与热忱点亮了这片土地上的希望之光,用真挚情怀谱写着一曲曲嘹亮的青春之歌,用实际行动书写了一段段饱含深情的乡村教育的诗意篇章。

计算机与软件学院2022级研究生甲卡约布子:教育是一座连接心灵的桥梁

作为一名来自凉山州的彝族学生,我深知家乡教育资源的不足和孩子们求知若渴的眼神。我带着满腔的热情和一份责任感,积极参加了2023年学校定点帮扶金阳中学的支教工作,让我有机会回到凉山,前往凉山彝族自治州金阳县金阳中学支教。回想支教的这些岁月,这段支教经历让我感到无比地温暖和鼓舞。

出于对家乡的深深眷恋,我踏入了金阳中学这片教育热土。目睹了学生们对知识的热切追求和学习的热情,仿佛璀璨的星河在夜空中闪烁。每日里,他们勤奋的身影成为我前进的动力、让我坚信,在这巍峨的大山之中,知识的光芒必将照亮他们通往未来的道路。

在数学的殿堂中,我致力于将每一个抽象的概念转化为生动的故事,用贴近生活的语言向学生们传递知识。通过实例的引导,我不仅激发了他们对数学的兴趣,更培养了他们独立探索的能力,让他们在学习的旅程中收获成就与快乐。与此同时,我与金阳中学那些敬业乐业的教师们并肩作战,共同应对教学挑战,分享教育心得,全心全意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努力。这段宝贵的经历使我深刻体会到团队协作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正如鱼离不开大海一般。

教育是一座连接心灵的桥梁,文化则是传承精神的瑰宝。无论身处何方,都将始终秉持初心,以知识和爱心为学子们照亮前行的道路,为金阳乃至凉山的教育事业贡献我的一份绵薄之力。

甲卡约布子(中)和班级受表彰的同学合影

理学院2022级研究生王盛烨:支教生涯,圆了我未竟的梦想

在大学岁月的青涩年华里,凉山支教的念头便如同一株顽强的种子,在我的内心孕育。可惜,种种缘由使这梦想未能及时开花结果。那时,不少同窗好友已纷纷飞往那片土地,扎根于初中教育的热土之中。聆听他们娓娓道来关于学生们的热情、山与水的秀丽、乡风的淳朴,我的心中既替他们喜悦又有一丝难以抹去的惆怅。仿佛宿命般,研究生生涯中的一次机遇,让我终于踏上了这片期盼已久的土地,圆了我未竟的梦想。

抵达金阳中学后,我被委以高二数学的重任,这不仅是对我个人能力的考验,更是对我的信任与期待;是师兄师姐种下的希望之树,如今轮到我来浇灌。肩扛使命,心怀荣耀,我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不容有失。

当我初登讲台,迎接我的是孩子们不加掩饰的热情和质朴的笑容,令我心生欢喜。尽管如此,面对他们的数学成绩,我的内心却充满了忧虑。但我默默立下誓言,必须将数学的枯燥变为趣味的乐章,让那些冷硬的数字跳跃出灵动的舞步。我渴望让学生们不只是走近数学,更要让他们感受到每一个定理背后隐藏的跌宕起伏的故事,如同一部部精彩绝伦的史诗。

王盛烨辅导学生作业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2级研究生王瑞瑞:支教生活是心灵之间的交流

在去年金秋九月的柔和阳光中,我踏上了通往凉山州金阳县金阳中学的旅程,担当起了高中政治教学的教学任务。这段时光,如同一曲悠扬动听的旋律,回荡在我的生命之中,成为我灵魂深处最动人的篇章,也是我对教育的深刻领悟和挚爱的实践。

支教的岁月,我深切感受到教育如火炬般照亮未来之路,点燃希望之光。金阳中学的学子们虽身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之境,但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却犹如繁星之于夜空,永不黯淡。身为政治教师的我,不仅传递着知识的火种,更引领着学生们开启思维的大门、探索思辨的世界。政治学科并非僵化的条文,而是塑造公民灵魂、唤醒社会责任感的重要媒介。我将深奥的政治理论与他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编织,激励他们思考国家的未来、社会的征途和人民的担当。看到学生们热情参与讨论,勇敢表达自我,我内心充满了莫大的欣慰。

支教生活也是一次心心相印的交流,一次文化与情感的美妙邂逅。我全情投入,用心聆听每位学生的声音,洞察他们的需求,传递知识的同时也传递着无微不至的关怀。孩子们毫无保留地与我分享他们的故事和梦想,我们在共同求知的道路上相互成就,互相启迪。师生间的这份纯真情感交融,让我深切体会到了教育事业的温暖与力量。

这段充满诗意的支教之旅,将伴我穿越四季,激励我不断追寻教育的梦想。

在支教的日子里,我深刻体会到教育的力量,看着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神,我更加明白了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和使命,也让我意识到支教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传递爱心和希望。

王瑞瑞抽查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2级研究生刘玉婷:所到之处,皆是温暖

故事的开头总是猝不及防,2023年9月1日,我和小伙伴们踏上了前往金阳的旅程,犹记得那天天公不作美,淅淅沥沥地下着雨,而我的心却是炽热的。时光飞逝,还有不到两个月就要对这段支教之旅说再见了,时间又仿佛过得很慢,慢到我清晰得记得在这里的点点滴滴。自到岗以来,我深刻感受到学校为我们提供的保障关怀之全方位。每当我在工作或生活上遇到困难时,总会有学校领导和老师们悉心指导、无私帮助。犹记得报到的第一天,驻村工作队的老师们以及金阳中学的领导们帮助我们解决生活食宿问题直到深夜。这一年里,学校领导和老师多次不辞辛苦地来到金阳看望我们,更是给予了亲人一般的照顾和叮嘱,让我真真切切感受到“家”的温暖,让我的工作无“后顾之忧”。

我为什么想去支教呢?这个问题,我在报名之前就思索过很久,大抵是我想在有限的青春里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尽可能地实现自我价值。人生本就是一场马不停蹄的相遇和告别,我记得第一堂课的紧张和无措,学生们给我的鼓励的掌声和话语,我记得节日时收到的来自学生们的礼物和书信,我记得学生们考出优异成绩时的喜悦,我记得和学生们一起参加活动时的激动心情……我会把这一段美好又难忘的经历珍藏于心。

青春总是以昂扬的姿态迸发向上的生命力,这一段支教旅程的结束,也为我下一次的出发积蓄了力量,我会继续保持热爱,奔赴下一场山海。

教育,那是一支点亮希望的火炬,一片播种梦想的田野。纵有万般艰险,我仍信念坚定,因为播撒在青年心田的每一粒希望之种,终将开出人生的辉煌之花,这份默默耕耘,便是我最珍视的生命诗篇。

刘玉婷指导学生

外国语学院2022级研究生梁仪:关于支教,我不再只是听故事的人

一年的支教生活过的很快,转眼间就到了结尾。此时,我激动和期待的心情已变得沉重,因为在金阳的时光已进入了倒计时。回想起自己第一天踏进金阳中学的校门,去找到了任课班级和教材,还是不免为当时因即将到来的支教生活感到激动与期待的心情而感慨。在投入实际的教学前,我对未来抱有无限的期待,想要在有限的时间里给予我想给孩子们的一切,比如提高他们的成绩,给他们创造丰富的课堂体验,让他们体验有趣的课外活动,成为孩子们的良师益友等等。

而事实证明,支教不同于一般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挑战。通过半年多快一年的支教生活,我也经历并成长了许多。面对金阳中学学生英语基础较为薄弱的情况,我对不同水平的学生采用了针对性的方法。如对英语成绩较为突出的学生,向他们提出开放性的思考问题,提高其思辨能力及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对英语学习较为困难的学生,主要加强其英语单词的记忆和使用、英语基础语法的理解与掌握。但有一个很好的现象是金阳中学的学生大多很积极主动,课堂也较为活跃,他们也十分尊敬老师。在这样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课堂互动影响下,同学们的英语成绩也取得了明显进步。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也会继续书写我和金阳中学学生的美好故事,散发自己微弱的光芒,为孩子照亮一段前方的路。在这个支教故事里,我虽不能像黑猫警长一样智勇双全,也不能像钢铁侠一样拯救世界,但我认真地走进了学生们的世界。这次,我们也成为了故事的主角。

这一年的时间于一生来说真的很短,但我一定会铭记终身。

梁仪(二排左二)与参加表演的彝族学生

外国语学院2022级研究生李承芳: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我为什么想去支教呢?我对着那一页报名表沉思许久。这背后的原因,也许源自我漫长的求学岁月中,那些对我的人生轨迹产生重大影响的老师所灌输的对教育之崇高敬意,以及那份希望将满腔师爱继续传递下去的渴望。也许是高考填报志愿时与梦想擦肩而过,留下的是一颗想要弥补遗憾的心。又或许是童年时期笔下反复书写的“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唤醒了我成为那敢于向阳光未及之处进发的少数人的决心,追寻着那条鲜为人知的道路

通过支教,我对教师这一伟大职业有了更加深刻地领悟。教师的使命不仅仅是完成日常教学、让学生理解知识那么简单--这些只是教师基本职责的一部分。人们常言:“遇到一位好老师,犹如得到了人生中的一位贵人。”曾经的学生时代,我们期盼遇见能为我们指明方向的贵人,但贵人如凤毛麟角般稀有。我想,既然已经做出了选择,就要竭尽所能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思考,为他们引路,以加倍的关爱和爱心去温暖他们的心灵,给予他们生活上以援手,让他们在学习旅途中能有更多的贵人相助,让每一个脚步都充满力量。

一年的时间不长,尽管在这段时间遇到了一些困难与挫折,但更可贵的是收获了许多感动。这份感动来自于山里的孩子们,他们的热情与淳朴打动了我。教学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教育的力量。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独特的种子,只是花期和品种有所不同,只要给予足够的阳光和雨露,就能茁壮成长。其次,这份感动还来自西南石油大学,是学校的领导与老师们的鼓励、帮助与陪伴激励了我这一年的成长。如今,我终于理解了这句话: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

即将结束为期一年的支教生活,感慨万千,过往的所见所感在脑海中不停翻动闪回,我知道,这一定是我人生中难忘的一次经历。

李承芳与参加英语演讲比赛的同学合影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2级研究生周郑力:当好传道授业的为师者,做好支教帮扶的追梦人

“我希望自己可以成为那少部分人,去看见阳光未曾踏足的地方,走一条少有人走的路”。

山水一程,三生有幸。2024年的春天对我来说,注定是难忘的,这个春天,我离开了舒适安逸的校园,怀着满心的向往和激动的心情,踏上了支教的旅程。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凉山人,我深知通过读书受教育走出大山,对“凉山娃”们的重要性,也深刻明白参与此次支教工作的责任与担当。

3月3日,我和另一名支教老师坐上了开往大凉山的列车。一路上,我们谈论着即将到来的支教生活,分享着彼此的一些生活小趣事。随着列车缓缓驶入大山深处,我再一次体会到了回到家乡的温暖和亲切。在到达西昌民族幼专后,我们受到了校方的热情接待,在简单的休整后,便投入到了紧张而充实的支教工作中。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这里的每一天,我认真备课,积极参与学院教研活动,主动向经验丰富的老师请教,学习其他老师的教学技巧,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经历了从学生到教师的转变,从一开始的紧张、忐忑不安到现在已经逐渐适应了教学工作。终于,我也学着自己老师的模样走上了三尺讲台。

时光荏苒,转瞬一学期的支教工作已经接近尾声。这一学期的支教经历在我的研究生生涯中写下了不平凡的一页,更是我今后人生的一笔财富。支教的故事还在继续,我亦秉持对学生负责,对自己负责的初心,以知促行,在学习与交流中提升自己;以行验知,在实践中探索支教意义,当好传道授业的为师者,做好支教帮扶的追梦人,为教育振兴奉献绵薄之力。

周郑力在工位备课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2级研究生张明霜:支教路上,你看世间朗朗有光照

我一直坚信,在人生的长河中,有些选择仿佛是偶然,却又似乎是必然的引领。

阳春三月,初到西昌。这座安宁的城市,被温暖的春风佛过,焕发出勃勃生机。几天前,当我凝视着那张报名表,手指轻轻抚过每一个填写的痕迹,我仿佛听到内心深处的呼唤,那是对教育的热爱,是对未来的憧憬,是一颗渴望传递知识与爱的赤子之心。我想,这就是我为什么要支教的原因。

在支教的日子里,我遇到一群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学生,他们对未来满怀期待,对教育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每当我与他们交流,都能感受到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教育事业的执著。我开始尝试用心去感受每一个学生的需求,用爱去理解他们的困惑,用耐心去引导他们的成长。在这过程中,我明白教育不仅仅是教授书本上的知识,更是培养孩子们的品格,激发他们的潜能,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我也意识到教育是一场双向的旅程,我在教授学生们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学习和成长。

半年的时间转瞬即逝,但这段经历将永远镌刻在我的心中。我感谢这次支教的机会,它让我更加坚定了成为一名教育者的决心,也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教师的真正使命。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我身处何方,我都将继续传递这份师爱,继续在教育的道路上探索和前行。

师者如光,微以致远!

张明霜在西昌民族幼专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校党委书记张烈辉带队专门看望支教团队,让同学们感到非常温暖和感动,这不仅是对他们支教工作的肯定,更是对他们精神上的巨大支持。从他们分享的这些关于支教故事的“诗意篇章”中不难看出,通过支教的实践锻炼,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和使命,也增强了要为乡村教育事业贡献力量的信心。

乡村振兴任重道远,教育帮扶的故事还将继续。今年7月,学校新选派的研究生支教团又将踏上凉山这片土地,开始一段新的教育帮扶工作,续写新属于西南石大研究生的支教故事。

推荐

Baidu
map